四明楼氏源流考辨若干问题探讨
楼建立
四明楼氏,宋时被誉为明州四大望族之首。清李邺嗣《鄮东竹枝词》中描述“恰比宋朝论氏族,楼丰史郑亦同夸”,这说明四明楼氏当时在明州具有较高的经济、政治地位。
四明楼氏自楼钥七始祖楼承皓,在咸平年间(公元1000-1003)以财资产,推择为吏,号楼录事,委财乐施,惠及乡里,在奉化舍墟村附近建告成寺、明化寺。楼承皓孙子楼郁受王安石之邀,自奉化来鄞县执教县学,后讲学在月湖竹洲(现宁波二中),被尊称为明州庆历五先生之一,是五先生中唯一考中进士,后以禄不逮亲,弃仕执教。培养了丰稷、袁毂、舒亶、罗适、汪锷、俞充、史诏、盛侨等一批朝廷重臣、名人,极大的推动了明州的教育。楼郁孙子楼异,1117年出任明州知州,为四明楼氏家族的发展打下了政治、经济上的基础,楼异孙子楼钥官至参知政事,授资政殿大学士,谥号宣献,赠少师,传攻瑰集一百十二卷。
两宋期间,四明楼氏历时二百多年,久盛不衰。据清人学者徐兆昺的《四明助谈》记载,两宋时期四明楼氏有正史可查的进士35人,尚有许多以荫入仕者。如楼钥三个儿子皆以荫入仕,楼钥整个宗族科举进仕,参与从政人数之多,引起了不少宋史研究者的高度关注。特别是峨阳楼氏和鄞塘楼氏二部家谱的发现,让学者们如获至宝,长篇小说《楼氏家族》以峨阳谱为基础浓笔重墨描写了楼钥家族的兴衰史。
但各方在高度关注中也出现几个误区,本文以正本清源,对存在的误点进行梳理分析,抛砖引玉,以谋进一步探究。
一、楼钥这支楼氏该称四明楼氏
近年来,众多专家学者发表了不少关于四明楼氏的研究文章。如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、中国人民大学包伟民教授的《宋代明州楼氏家族研究》,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黄宽重教授的《宋代四明楼氏兴衰历程》,宁波大学的唐燮军教授与人合著的《西湖楼氏-宁波科举型家族的杰出代表》,杨成鉴研究员的《月湖楼氏对明州文化的贡献》,宁波大学俞信芳老师的《夏禹之裔.东楼之后---宋.鄞县楼氏世家》,宁波大红鹰学院陈颖老师的《湖上望族---楼氏家族》等等,这里不一一列举。
但从以上各位专家学者发表的文章标题中可以看出,对以楼钥这支楼氏的称谓各一,五花八门,众说纷纭,或明州楼氏,或四明楼氏,或鄞县楼氏,或西湖楼氏,或月湖楼氏,或海曙楼氏。
我看过陈颖老师讲《湖上望族--楼氏家族》的视频,陈老师娓娓道来讲得很生动。但陈颖老师在《千年海曙》第一辑《楼氏家族》第47页写道:“西湖楼氏,这里的‘西湖’指的是湖西,宁波的月湖西畔,不是杭州西湖。楼郁曾住在月湖,他讲学的地方,以及后代楼异的锦照堂都在月湖,于是得名--西湖楼氏,通俗讲就是月湖楼氏”。文中一会称“西湖楼氏”一会又称“月湖楼氏”。又在同文第49页写道:“楼氏后来散居各处,四明楼氏是从金华东阳迁移到奉化的,具体时间不可考,明州楼氏的远祖可追溯到楼钥的七世祖楼皓”。这段短句中一会“四明楼氏”,一会又称“明州楼氏”,仅短短二页之中陈颖老师对四明楼氏称谓有四种叫法。
为何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称谓?笔者以为四明楼氏家族鼎盛时期在两宋时代,宁波当时称为明州,故称明州楼氏;明州境内有四明山,又以四明作为明州别称,亦称四明楼氏;王安石出任鄞县县令,诚邀楼郁执掌鄞县教育,楼郁由此从奉化迁入鄞县,亦称鄞县楼氏;当时的月湖亦属鄞县,楼郁在鄞县月湖竹洲(现宁波二中)讲学定居,亦称“月湖楼氏”;竹洲在月湖的西南,故称楼郁为西湖先生,亦称西湖楼氏;现月湖归属海曙区,又被称为海曙楼氏;楼郁出自奉化,死后归葬奉化,故奉化历史文化名人篇亦将其写入奉化人氏。
该支楼氏的代表人物楼钥多次提及本楼氏为“四明楼氏”。他在攻媿集《先兄严州行状》一文中提及“四明之楼实出于东阳”。又在《跋姚宣伯所立许斯二孝子墓表》中有:“自念得姓于东楼公,而望出东阳郡,上世迁于四明”。在《为赵晦之书金刚经口诀题其后》一文中“士大夫无不乐助,而四明楼君某,愿助成其事”。在《仰山太平兴国禅寺记》、《冲应周真人祠记》两篇文中结尾均自号“四明楼钥”。
图1法相岩石刻 楼钥书 图片来源网络博友杨运焰拍摄
楼钥在游湖南武冈相岩寺题“碧玉簪”三字,留有石刻一块,自称“四明楼钥书”。楼钥不管是撰文还是题字,多以“四明”楼氏留世,没有一处是明州楼氏或鄞县楼氏等杂称。
图2四明楼钥题诗 转自四明访客的博客
图3四明楼钥题诗 转自四明访客的博客
在1143年,楼钥的二叔楼璹作《楼氏世系序》中提及:“府君以清德隐遯邱園,实东阳之裔,不知何代徙于四明。去岁夏涸得其铭文于鄞县桃源乡布金院池中监狱,考其谱牒之详,始知四明乃东阳分派”。《义乌东门楼氏宗谱》序:“四明之楼初迁奉化,继迁鄞县,人文之盛甲于浙东”。
在姚江楼氏、甬东楼氏、鄞塘楼氏、余姚楼氏等众多的楼氏家谱中,提及四明楼氏次数不计其数,而表述明州楼氏或称其他楼氏的未见一处,特别是在义乌、东阳的楼氏家谱中以“四明楼氏”作为这支楼氏的专称。
笔者觉得在研究楼钥这支楼氏时要形成一个统一的称谓,否则随性所欲,说不定下次又会出现“宁波楼氏”、“浙江楼氏”的称谓,随意性较大,研究缺乏严肃性,容易给人产生误会。综上所述,无论以楼钥的各类文章记述,还是其他名人及该支家谱的记述考证,楼钥该支楼氏称为“四明楼氏”较妥。
二、绍宗为四明楼氏迁奉化的始迁祖
始迁祖,后世谓最初迁居之祖为始迁祖,一般为该支宗族的一世祖。四明楼氏的始迁祖,各分支楼氏家谱有不同的说法。众多专家学者发表的文章中,有说是兴业,有说是绍宗,有说是承皓。但各派支系都认定兴业祖孙三代人是自己的先祖,而何人为四明楼氏迁奉化的始迁祖,历来是有争议的。连楼钥对谁是始迁祖也是一头雾水,他在《长汀庵记》中提及“虽闻吾族自婺而迁,不知所始。自钥一行推而上之,至八世祖而止。惟曾叔祖二十五助教墓志云:‘六世祖自婺迁于明’,是钥之九世祖也,又不书其讳”。以楼钥以前掌握的信息,他多次表达过四明楼氏往上只能追溯到八世祖绍宗,但有一天看到曾叔祖的墓志上有“六世祖自婺迁于明”,按此推算,是楼钥的九世祖兴业。现将祖孙三人的信息明列分析如下:
(一)兴业: 甬东楼氏家谱记载“朱梁时黄岩令长官,迁本郡别驾,封承议郎,居永康”,死后葬永康四里牌(有记载在西界牌、三里牌)。生二子,“长继宗、次绍宗。继宗子三,长光懋居兰溪,次光辅幼光嗣居永康,绍宗为奉化州判就居舍墟村”。
经考证,唐时别驾起步为从五品官,县令起步为从七品下,每一品有四个等级,县令与别驾相差十个等级,别驾属州官,与县令不可相提并论,谱中的“本郡别驾”不可靠。
也有专家提出迁本郡即是迁奉化,由此推定兴业是四明楼氏奉化始迁祖,我觉得这个推理更离谱,鄞塘、甬东两支楼氏属鄞县,家谱记载的本郡应该指鄞县,而不是指奉化。以唐代的交通条件,兴业是黄岩县令没有理由和条件迁奉化居住? 四明楼氏迁鄞县最早的是楼郁。
“居永康”“葬四里牌”更说明了兴业生前并未在奉化居住,死后亦不葬奉化。虽楼钥的曾叔祖二十五助教墓志上有“六世祖自婺迁于明”但又找不到相关佐证,楼钥也不敢肯定,故结论:兴业是四明楼氏的先祖,但不宜称始迁祖。
(二)绍宗: 甬东楼氏宗谱序中,南宋名相郑清之1240年撰写的《昼锦楼氏宗谱序》,开篇中提到,“五代兴业仕钱为黄岩令,就永康居焉,至我皇宋有绍宗,为奉化州判,而就彼居焉”。
图4鄞塘楼氏家谱---绍宗为始迁祖
鄞塘楼氏1715年第三次修谱序中记叙:“五代时兴业,仕钱为黄岩令,就居永康。长子继宗、次子绍宗。继宗子三,长光懋,居兰溪,次光辅、光嗣,居永康。绍宗为奉化州判,就居舍墟村,子光皓,即承皓,徙居县东二百步,即今告成寺”。
“绍宗,宋建隆间(960-963),自东阳随任本州东门外三都舍墟村居焉,子司录公讳承皓,景德中(1004-1007)自舍墟村徙奉化州东二百步居焉,今告成寺其古址也”。
依据上文,兴业次子绍宗,宋建隆间(960-963)出任奉化州判官,自东阳随迁奉化州,居住奉化东门外三都舍墟村,成为四明楼氏自东阳迁徙奉化的第一代。这一推理符合南宋名相郑清之于1240年撰写的《昼锦楼氏宗谱序》中,“五代兴业仕钱为黄岩令,就永康居焉,至我皇宋有绍宗,为奉化州判,而就彼居焉”的记载,也符合楼钥多次提到四明楼氏迁奉化先祖,只能上推到其八世祖至的结论,所以绍宗才是四明楼氏名副其实的始迁祖。
(三)承皓: 又名光皓,生于951年,卒于1022年,葬奉化白水雷家岙。配刘氏,生禄(字昇)、杲、质、四、宝五子,父绍宗。居住奉化三都舍墟村,其宅第史称昼锦坊。后人赞“舍墟村里诗书泽,昼锦坊中柱石家”。根据四明楼氏世系排序,承皓为楼钥的七世祖。
楼钥曾在《为赵晦之书金刚经口诀题其后》中提到“钥七世祖,以赀为奉化县录事”。据姚江楼氏、余姚楼氏两支家谱记载:“以录事公为迁奉化一世祖”,《姚江楼氏初辑宗谱》的祭文式中,规定每年春冬二次祭祀时,必将“周远祖杞伯东楼府君、宋奉化始祖承皓府君、迁姚始祖萃府君”敬放在祖先牌位,尊承皓公为奉化始迁祖。
《义乌东门楼氏宗谱》序提到:“《宁波府志》载:奉化舍墟村谯国楼承皓为昼锦坊之源”。
当代学者庞桧存的《宋代新兴士人家族研究--以楼钥家族为例》一文中也提出“明州楼氏的远祖可追溯到楼钥的七世祖楼皓。”
推理:宋建隆间(960-963),绍宗为奉化州判。其子承皓(951-1022),当年约十岁。随父绍宗来到奉化,入住舍墟村,勤奋读书。承皓长大成家立业,凭借父辈的基础和自身的聪明才智,积累了财富与人脉,对四明楼氏的日后发展打下了第一步基础。至咸平年间(998-1003)捐资为县录事,在舍墟村居住前后约40年,至景德中(1004-1007),自舍墟村搬至奉化州东二百步地方,即告成寺旧址,后在此改建告成寺。
虽姚江楼氏和余姚楼氏尊承皓为始迁祖,主要是依据地方史志记载只能查至楼钥七世祖承皓止,但鄞塘楼氏和甬东楼氏关于绍宗的记载更合情理,又郑清之的《昼锦楼氏宗谱序》奠定了绍宗为四明楼氏始迁祖的地位,承皓则为四明楼氏迁奉化的第二代。
说到承皓,在这有二点需要为承皓公正名。楼钥的七世祖名讳是皓还是承皓?是生四子还是五子?楼皓最早出现在南宋著名思想家、哲学家袁燮(1144年-1224年)《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》一文中。
摘自甬东楼氏家谱
世系 | 名讳 | 生卒 | 备 注 |
一世 | 兴业 | 空缺 | 生继宗、绍宗,葬永康四里牌 |
二世 | 绍宗 | 924-1013 | 生承皓,葬奉化三都雷家岙 |
三世 | 承皓 | 951-1022 | 生禄杲质四宝五子,葬父坟傍 |
四世 | 杲 | 972-1011 | 生郁、郇葬奉化三都太婆岙 |
五世 | 郁 | 1008-1077 | 生常棠光省肖五子,葬奉化龙潭 |
六世 | 常 | 1033-1113 | 生馵弁异弃四子,葬父坟右 |
七世 | 异 | 1062-1124 | 生琛璹琚璩珌五子,葬奉化金钟里云山 |
八世 | 璩 | 1107-1182 | 生鐊锡钥錧锵锱钼鍨铪九子,葬父坟西 |
九世 | 钥 | 1137-1213 | 生淳濛潇治,葬鄞县彰圣寺附近 |
袁燮与楼钥同年代同在朝中为官,袁燮高祖父袁毂是楼承皓孙子楼郁的学生。袁燮在《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》一文中提到:“公七世祖讳皓,六世祖讳杲,皆卓卓有贤行,至高大父郁,寖以昌大,自奉化徙鄞”。其文中的“七世祖讳皓”,即楼承皓,又名光皓,但与楼氏宗谱记载的楼承皓相比少一承(或光)字,不知何因现不得而知。但由于袁燮的这段话,让写正史的专家学者们,把楼承皓写成楼皓,依据的唯一来源就是袁燮的《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》一文。
而楼钥《为赵晦之书金刚经口诀题其后》一文中“钥七世祖......是生四子,六世祖其次也,尤笃厚种德”。由于袁燮的“公七世祖讳皓”和楼钥的“是生四子”,造成好多学者的文章中都写成“钥七世祖讳皓,生四子”这样的表述。
而根据姚江楼氏、余姚楼氏、甬东楼氏、鄞塘楼氏宗谱记载,楼钥七世祖名承皓,又光皓,生五子禄、杲、质、四(梯)、宝,与四明楼氏相关的宗谱中绝无楼皓此人,也一致记载有五子。而且《姚江楼氏初辑宗谱》卷首一篇《司录书于告成寺刻石》记载:
“明州奉化县奉化乡广子馆建城里,土埭保信宫前押司录事楼承皓所建,前后施钱,有告成建玄伽蓝,功德于牌文说一名,尽是阖家骨肉,同发虔心。今录名字于牌碑,永为不朽云。
同妻刘氏 男禄杲质四宝
孙熙煦郁照 姪孙蓋涉旭典度祚同立”
《司录书于告成寺刻石》一文,已明明白白言之凿凿告诉我们,楼钥的七世祖是录事楼承皓,有五子禄杲质四宝。袁燮和楼钥两位名人文中“七世祖讳皓”、“生四子”与各支谱记载不符,造成后人以误传误,是需要纠正的。
三、四明楼氏源流在东阳
四明楼氏的源流追终,楼钥在《高祖先生事略》一文中提及“楼某字子文,其先婺人,不详徙居之始”。在《先兄严州行状》中提及:“四明之楼实出于东阳,不知所迁,其可寻者,自兄以上才八世”。又在《长汀庵记》中提及四明楼氏“望出东阳,虽闻吾族自婺而迁,不知所始。自钥一行推而上之,至八世祖而止。惟曾叔祖二十五助教墓志云:‘六世祖自婺迁于明’,是钥之九世祖也,又不书其讳。”八百多年来,受楼钥的“不知所始”影响,在四明楼氏的源流研究上,受阻于钥之九世祖兴业,从各支家谱和相关史料分析,兴业以下的世系已清晰,基本没有异议,但兴业以上,存在较大分歧,兴业的父亲是谁?峨阳谱记载为“楼茂郊”,余姚谱记载为“祢”,四明楼氏其他支系谱中都不知所始。众多专家学者认为,四明楼氏的远祖有史记载的只可追溯到楼钥的七世祖承皓,从东阳迁徙奉化这段已不可考。
然四明楼氏各支系仍孜孜不倦地探寻源流,脚步没有停下来过。经笔者探究,并查阅了大量的与四明楼氏相关的资料及家谱,如鄞塘楼氏,甬东楼氏,姚江楼氏、余姚楼氏、峨阳楼氏、东阳楼氏、永康楼氏等支系家谱及地方志。梳理后,形成二条线索,一条是以奉化峨阳楼氏家谱为依据,第二条按楼钥的“四明之楼实出于东阳”的思路去寻找。
(一)峨阳楼氏
在奉化市楼隘村,北靠金峨山,故称峨阳。据峨阳楼氏家谱记载:“始祖鼎公佥宪,字宗器,师德公六世孙也,唐宝应间任闽佥宪,遂往彼长山家焉,至大历壬午,兼仕安国昭仪将军,卒年四十七岁,夫人钱氏生一子珂。珂生四子,茂邴、茂郏、茂郊、茂防”,“茂郊生保善字兴业,兴业为黄岩县长官,迁本州别乘,居奉化市,配孙氏生继宗、绍宗,葬明化寺太婆墓,绍宗生承皓”。
四明楼氏是否来自峨阳?针对峨阳谱记述,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:
1、世代平均年龄间隔有疑。娄师德,唐名相,公元633年出生。峨阳谱载娄鼎(生卒无)是师德六世孙,唐宝应间(762-763年)任闽佥宪,若以30岁出任,推算娄鼎出生约在公元733年,与师德相差100年,平均每代间隔只20年。
若绍宗为娄鼎的五世孙,按该支系的每代间隔20年,绍宗的出生应在公元813年,而实际绍宗是在公元924年出生,二者误差111年,若推算娄鼎与绍宗五代之间的平均间隔,实际为48年。
经考证,间隔五代以上的平均年龄在30年左右,误差上下在三年内,代数越多,这个值越正确。虽个别存在16岁生子或60生子,但放入五代以上的世系中,是完全可以忽略的。
由此分析,娄鼎若是师德后裔,世代平均间隔偏短,或世代排序有误;娄鼎若是绍宗的五世祖,则平均年龄间隔偏长。
若以长篇小说《楼氏家族》描述,公元712年,娄鼎正鹤发童颜,也就是说娄鼎已过五十岁,以此推算娄鼎出生于公元660年,与师德仅相差三十年,娄鼎则为师德的儿子,而不是峨阳谱载的六世孙,误差不是一代人。
若娄鼎出生于660年,以三十年一代推算,则孙楼茂郏出生于公元720年,当公元860年楼茂郏捉拿农民起义领袖裘甫时,已是140岁了。小说又描述:“唐亡后,……楼茂郏以唐臣自居,以事两君为耻,为保晚节,辞官还乡,于是四处寻觅隐居安身之处”。唐亡为公元907年,茂郏应该是247岁高龄了。
2、勅木为楼经不起推敲。师德是无木之楼,虽峨阳谱源流记有勅木为楼之说:“茂郏佐吴越讨贼有功,勅银青光禄大夫、御史中丞加大将军,镇守黄蘖隘,随觅峨阳旧丘而居焉。其地有巨梅一木,枯久复华,因取木遇长生之地,特奏于朝上嘉之,乃勅木辅其姓,娄之为楼自此始也”。唐时银青光禄大夫是从三品文散官,御史中丞相当现部级以上,黄蘖隘从地理位置分析,无论多么重要,怎会派部级将军来镇守?历史上有周武王赐东楼公以木为楼的传说,但以黄蘖隘守将的级别,难以得到皇帝的勅姓。
峨阳楼氏也许本是楼,而非娄,或是唐时从东阳迁奉化的一派,或与四明楼氏同宗。因查阅相关资料,唐时楼苗的二十世孙会稽太守楼弘俭,二十七世孙楼永将军等移居宁波,迁徙年代早于四明楼氏,他们的后裔在哪里?
3、文中“至大历壬午”,经查,唐大历年间没壬午年。
4、峨阳谱与四明楼氏谱记载兴业几处异同,列表如下:
异同 | 内容 | 峨阳谱 | 四明系谱 |
异 处 | 名讳 | 名保善、字兴业 | 名兴业 |
居住地 | 奉化市 | 永康 | |
墓葬地 | 明化寺太婆墓 | 永康四里牌 | |
婚配 | 孙氏 | 李氏 | |
同 处 | 任职 | 黄岩令 | 黄岩令 |
二子 | 继宗、绍宗 | 继宗、绍宗 |
5、楼钥一直在寻找四明楼氏的源流,且对近在咫尺的峨阳楼氏不闻不问。若兴业、绍宗出自峨阳,世代为什么没有往来?而一直说“望出东阳”,个中原因不点自明。
兴业为楼茂郊之子疑点较多,楼肖墓志“六世祖自婺迁于明”一句已经说得很明白。四明楼氏的先祖兴业不是来自峨阳,而是从婺州迁于明州。由于峨阳谱源流记叙中谬误较多,影响了它的参考价值。
(二)东阳楼氏
关于四明楼氏源流,楼钥提及“自念得姓于东楼公,而望出东阳郡,上世迁于四明,而婺实吾宗之故里也。”
东阳,两宋时属婺州(即金华),包括金华、兰溪、义乌、永康、东阳等县,故楼钥常说由婺迁明。
据《东阳楼氏文化志》介绍,东汉末年,义乌楼氏始祖楼重玉御葬乌伤(今义乌香山),长子良骥守父丧后,回会稽守祖。次子良騧携子楼泰庐墓守孝,定居义乌。楼泰生苗、蕃。楼苗,字秀实,东汉建安廿一年(216)迁徙至义乌东门,娶刘氏,生三子:恭、元、徽。
唐景云二年(711),恭的十六世孙楼蓉,由义乌东门迁居东阳县南门俞家巷。和堂东楼氏源流总叙详细记载:“我始祖仕能(注:楼蓉字仕能)公,唐景云二年辛亥遵父命,迁居东阳,娶南门俞氏,生二子:长良希,中宏祠科;次良奇,登进士第。良奇迁本邑兴贤乡少溪上塘成族。良希建宅于西部乡存心里,生二子:长湛然,次龅然。龅然生祢,祢生兴业。(兴业)仕黄岩令,擢任中书秘阁,生二子;长继宗,次绍宗。绍宗迁四明鄞县。”此处关于兴业、绍宗的记述与四明各支家谱亦同,兴业父亲“祢”与余姚楼氏谱记述相同,四明楼氏与东阳楼氏两地关于兴业父的认定相一致,与峨阳谱不一致。
根据东阳谱世系排序(见图5),蓉为重玉二十世孙,兴业为重玉二十四世孙,绍宗为二十五世孙,承皓为重玉公的二十六世孙,亦为东楼公的六十七世孙。
岘阳楼氏重修宗谱序:“唐时蓉公始迁自乌伤东门,徙居于本邑东岘之下,其地名西部乡存心里,厥后子孙蕃衍,或徙于永康兰溪、四明奉化”。
又《义乌东门楼氏宗谱序》,“四明之楼初迁奉化,继迁鄞县,人文之盛甲于浙东,居义乌旧谱均言殿中公孙恭之后”。
清道光八年(1828)胡筠为东阳杞国楼氏作《东阳楼氏续修宗谱序》时认同这个看法。他说:“秀实子三:孟曰恭,则四明楼氏之祖也”。
明初被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,受聘教授太子十多年的宋濂,在为义乌楼氏家乘作序时亦确认四明楼氏为重玉公五世孙恭之后。“予知楼氏之族甚久而宏,若永康、若武义、若东阳皆自义乌而分,其居县之东门者尤为近族,实同于秀实之裔,而四明之支,则祖秀实之子恭。恭之玄孙宣献公讳钥,尝述其祖先生事略,自谓其先婺人,但不详徒居之始耳,此皆鑿鑿可信无疑”。
树有根,水有源,四明楼氏的源流基本厘清,通过查阅东阳楼氏相关资料,进一步证实了楼钥“望出东阳”之依据。东阳秀溪楼氏、岘阳楼氏、凤山楼氏等多支家谱都详实记载着四明楼氏迁徙史,四明楼氏的源流在东阳,重玉公二十世孙楼蓉是四明楼氏在东阳的始迁祖,依据充分,且世系清晰。
南宋中叶,楼钥受宁波藉东阳县令邀请,携长子楼淳游东阳,来到凤山,看凤山地方风景独好,适宜居住,“钥衰族本出东阳”,即让长子楼淳留在东阳凤山,淳遵父命返东阳居住,成为凤山楼氏的始迁祖。
图5 凤山楼氏世系表
楼钥长子楼淳居凤山,以重玉公二十世孙蓉为东阳先祖,楼钥第三子楼潇居鄞县,以娄师德为先祖,二个儿子,各有自己的祖先,谱尤如此,情何以堪,若楼钥有灵作何想?建议兴业公的后人应该找个机会好好的研究一下,兴业公的父亲是谁?
2020年12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