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人离开故乡的原因很多,一个人归故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。故乡就是一本厚重的书,都记载着呢。
在我的故乡,270年前就出了一个小伙子,一语成谶:“说什么石磨不浮出水,不归家”。你说他最后是回家还是没回家。
我的故乡叫水南湾。一个方园几十里响当当的村庄。被大山怀抱,一面临水,水其实就是村前一条九九归一的大港,据老人讲,这条港上游有九十九条大小不一的港汇聚而成,经大冶湖,流进长江。沿河而上百里就是古县衙兴国州(今阳新县),现在高德一下水南湾到阳新的距离也就近四十公里,古驿道弯曲些就是近百华里了。
我村的旧房子是连成一片的, 400余年前建的时候,花十三年建成,占地几百亩,今天叫古民居建筑群。进我们村,就象进了地道战,房子都建在一片,巷巷相同,门通巷,巷通门,没有熟人带,你都不知道那是公巷(婚娶发丧)那些是私巷,公巷是允许经此巷婚娶发丧等各类进出的,私巷是不允许别人在此进出的,那怕这个巷子很宽敞,公巷是不允许私人存放物品,一间房屋几面墙,那面墙与邻相共,那面是独立自己产权,在族谱与祖辈分家的约中写得明明白白,,那是私房。
八十年代,搞计划育很紧。镇里的计生办人员,在没有通知村干部的情况下,私自进村,查大肚子的有没有在计划里。七八个人进村还分散找,横七竖八的巷道,进去就很难找出来。一个工作人员误入一姑娘洗澡房,姑娘受惊喊人。被几个闻声而来的族人,恶打一顿,还住了一个月医院。从那以后,再没有私闯水南湾古民居群的了。
水南湾的主体建筑,按皇宫样式群建造,一间间宅院,一栋栋房子,连为一体,院院相通。九重门共有36个天井72个槛窗,冬暖夏凉,四周是斗子墙,灌了沙石还防盗。从村东到村西二里路,下雨下雪天串门不用打雨伞。水南湾居宅不错,没有良田支撑也是不行。我听老人讲,明清时期从水南湾出门到阳新(古称兴国州),都有水南湾良田,马是不用喝别人田的水。所以现如今去阳新途经
白沙、浮屠街这一路很多田地山场叫:曹家垅,曹家畈,曹家垴什么的,而这些田地山场周边根本就没有曹家村落。
这个世界不是家业大了才有人,而是有了人后才家大。水南湾的辉煌与这三人分不开。
故事没完,待续----------
看此文章的,还了解以下文章